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淺評]A7RII硬撼Phase one XF IQ3 50mp,全片幅越級挑戰?

筆者初試器材評測,如有不足請多多指出,也希望大家支持一下新人Facebook:此刻.光影 Stay at moment Photography

隨著全片幅相機進入超高像素的領域,以往擁有超高解像的傳統中幅數碼背的地位好像有些動搖,但事實又是否如此呢?或許我們很常看見三廠的高像素全片幅相機互相比拼,但全片幅的越級挑戰少之有少,今次筆者有幸借來了一部 Phase one XF IQ3 的5000萬像背與自己的Sony A7RII比試一下,看看誰勝誰負。為了確保評測公平,我分別用了相約的焦距(全幅55mm,中幅80mm)。軟則同樣用上capture one pro 9。

首先比較一下重量:Phase one XF IQ3 50mp 連鏡套裝總重接近3kg,Sony A7RII連原廠鏡頭的話則為持在1kg左右。兩款相機的定位完全不同,中幅的設計是提供專業級的極緻畫質,而全幅無反則是輕便而高質的消費機種,是否直接比拼就有待大家商確了。

接著就是感光元件的比較:IQ3 50mp數碼背是中幅cmos設計,提供5000萬像素,ISO 100-6400,標明14級的Dynamic range,拍攝16bit的raw檔。A7RII是首創的全片幅背照式cmos設計,提供4240萬像素,原生ISO 100-25600(可擴充至50-102400),經firmware更新後可拍攝14bit raw。像素是相差了800萬,但只是可以放大和放得更大的分別。細節方面依然是中幅記錄得比較好,畢竟片幅大2倍,像素點不及全片幅密集。ISO範圍是差了很多級,可能大家覺得可用感光度低一向是中幅的缺點,但我感覺phase one不會輸sony太多。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較:

左A7RII,右phase one XF IQ3 50mp。
在ISO100時,兩者都有很好的表現,把暗位細節拉回時也未有明顯雜訊。

ISO200-800也未有太大分別,所以我直接跳到ISO1600。
放大來看兩者的noise控制依然非常好。
試試把暗部細節拉回,令人驚訝的是A7RII的暗部雜訊仍然很少,但Phase one XF就明顯增多,也開始有偏色情況。

然後跳到ISO6400。
noise控制A7RII較優,但細節保留則Phase one XF勝。
把暗部一拉,A7RII暗位細節仍可見,而Phase one則有點勉強,而且畫質開始不堪了...XD
不得不讚A7RII高感光雜訊控制和DR表現十分好,而Phase one XF IQ3 50mp高感光也並不失禮。

然後就是dynamic range的比較,把曝光under 3級和over 3級,試試拉回細節。
左A7RII,右phase one XF IQ3 50mp。
把曝光調回正常時,A7RII細節流失較多,Phase one XF則依然銳利,細節保留很多。
過曝3級。
Phase one XF把過曝位細節大部份救回,而A7RII則仍然是死白一片。

最後是人像比較。左Phase one XF IQ3 mp50,右A7RII。
A7RII的發色是偏暖的,要把白平衡拉低才得到較自然的膚色。Phase one XF IQ3 mp50發色則偏青藍,白平衡需要拉高一點才有較自然膚色。個人覺得Phase one的膚色表現較為討好,比較紅潤自然,Sony好像較灰白,欠缺血色。

在同一光圈下,中幅的景深更淺,因片幅大,焦距換算也有影響。

總結整個評測,高像素全片幅相機的某部分表現超出了預期,但我個人認為仍未能完全取代中幅的專業地位。全片幅雖然贏了重量與價錢,但在色深,寬容度等範疇上仍不及中幅,對於追求最高質素的專業用家,中幅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如果你有30萬閒錢也可一試極緻畫質呀!)

筆者簡介:90後,攝影師,追夢的人。
Instagram: Stayatmo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